清 心志於一事-靈花系列(5)/祁克果/香港文藝

香港文藝
NT$315
商品編號: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有學者認為本書是祁克果本人直接從他與神的關係中透湧出來的。作者以講章形式,強調人必須專心志於至善,向永恆者交帳。



焦點閱讀

當做一個「單獨者」
摘自《清 心志於一事》,頁168-169

我們這席話是問你:你所過的生活是否使你意識到「單獨者」麼?這個問題不是問閒事,不是問你是否在某種特別意義下的「個人」,不是問你是否為別人所稱讚所羨慕的那種人。斷然不是,這個問題卻是一個嚴肅的問題,要問每一個人依照他在永恆中的選召,他到底是甚麼,好叫他自己能覺悟到,他已遵循了這個選召。而且更嚴肅地來說,是問每個人是否在上帝面前思考他的生活。這覺悟卻是人真誠志於一事的基本條件。因為人若自己本身不統一,就不能真正保持完整,真有決心。他只是過著表面生活,因為他只是群眾中的一員,亂七八糟的社會一分子。哀哉,這樣一個人,又怎能決心專去思考那真誠只志於一的事呢!
的確,這席話所究問的,必須是上面所提的覺悟,它並不從一般性去發問,卻毋寧是要把你當作一個單獨者來問你。親愛的聽眾,你更要問自己,你是否有這種覺悟,你是否積極地在默想這談話的機要。因為外面的世界,群眾正在喧嚷。一個人發出大聲,因為他是群眾的領袖,而眾人喧嚷著,因為他們都是屬乎群眾的分子。但那全知的主,不管世人如何,祂是能鑒察這一切的,祂不要看群眾的喧嚷。祂所要的是個別的;祂要與個人算賬,不管那個人的地位是高或低,是顯赫或貧窮。
每一個人本身要向上帝交代。上帝與這個人算賬,沒有第三者敢來加以干預。然而這席話提出這個問題時,第三者卻敢來,也應當敢來,提醒人,叫人不要忘記那最能毀人的閃避,就是他去躲在群眾中,以圖逃避神對他的鑒察,以圖拒聽神向他本人的呼聲。昔日亞當也曾這樣做,他那歪曲的良心引他去想像,以為可以在樹林中躲避上帝。現在人也許是更容易、更方便、也更怯懦地,把自己躲藏在人群之中,希望上帝在群眾中不能分辨甲或乙。但在永恆中,每個人都要各自交賬。那就是說,永恆要求著每一個人,就他自己的一生獨自負責。那早在自己的洋洋得意中忘記了自己的人,永恆要把他所行的一切事──提出來擺在他的意識之前。那想躲在群眾中,以為在那裡不會嚴格算賬的,到了永恆的國中,就會被交出來嚴格報賬。各人必須在上帝面前負責報他自己的賬。帝王也必須報他自己的賬,赤貧的乞丐也只要報他自己的賬。無人可以驕傲以為自己是超乎個人之上,更沒有人可以徬徨失措地想著,他在世上只匆匆忙忙地在眾人中備數,甚至連一個名分都沒有,所以他不算是一「個人」。

祁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是十九世紀丹麥的基督徒哲學家,又被稱為「丹麥的蘇格拉底」。他主張「我在故我思」,人類必須憑「單獨個人」向上帝交代。他被推舉為當代存在主義的先驅。

本書是祁克果一八四六年(三十三歲)的作品。他以講章形式論述基督教,熱情滔滔地向紛擾的世代宣告:不要三心兩意,必須藉賴基督,從絕望悔痛中醒覺,嚴厲自省,好獲得靈命的新生,歸向永恆的上帝,成為名副其實的「真」基督徒。志於一事是一心志於至善。這是對充滿悲情惶惑的末世,發出的先知性警示。
此書為香港進口.沒有現貨, 您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2-3 天,還請見諒,謝謝您耐心等後

圖書出版品
ISBN/EISBN 9789625132662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