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暢銷半世紀的經典,幫助你認識教會歷史,鑑往知來! 在受洗加入教會一陣子後,好像有好多好多的問題會逐漸冒出來: 為什麼要學習、背誦信經?在學校背的東西不夠多嗎? 什麼是異端?諾斯底跟孟他努是誰? 什麼是大公會議?亞流跟亞他那修又是誰? 聖經正典是如何形成的?為何從改教運動開始, 許多教會領袖主張要讓一般信徒也可以讀聖經? 為什麼基督教還要分更正教、天主教跟東正教? 為什麼有些人會向聖母瑪利亞祈禱? 為什麼更正教中, 又有長老會、路德會、浸信會、聖公會、衛理公會……這些五花八門的宗派? 哥林多前書不是教導我們不該有分門結黨的事嗎? 從初代教會到當代教會,究竟經歷了哪些發展? 想問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那就問問加爾文神學院的歷史教授祁伯爾吧! 祁伯爾寫的這本《給所有人的簡明教會史》,原書從初版至今跨越了半個世紀,是本歷久不衰的暢銷書。此書文字平易近人,讀者評價其為「連高中生也看得懂的教會歷史」。《給所有人的簡明教會史》講述的內容包括初代教會的建立、主教制度的形成、確立正典的經過、教會與世俗政權的政治鬥爭、宗教改革的潮流、宗教改革後的宗派發展與近代宗派的誕生。在認識近代宗派與宗派的神學源流上,此書可以給與不少的幫助。 此書中文第一版《歷史的軌跡》已銷售破萬本,如今重新出版,期盼讀者透過這本書,除了能一掃上述的各種疑惑,同時還能知道教會發展至今並非理所當然,是各代信徒們用生命見證所形塑的,是值得紀念的歷史軌跡。 作者介紹 目錄 譯序/ 007 序/ 009 致謝/ 011 第一部 │初代教會 導言 / 014 第 1 章新約教會的誕生 / 015 第 2 章教會在風暴中(33–313)/ 021 第 3 章教會內部的成長(33–325) / 029 第 4 章教會全面得勝(313) / 039 第 5 章教會日形穩固(325–451) / 046 第 6 章教會漸趨腐化(100–461) / 062 第 7 章教會歷劫而存、繼續增長(376–754) / 067 第二部 │中世紀教會 導言 / 084 第 8 章教會喪失領域(632–732) / 085 第 9 章教會組成聯盟(751–800) / 094 第 10 章教皇權勢的發展(461–1073) / 101 第 11 章教會被政府控制(885–1049)/ 107 第 12 章教會分裂(1054) / 114 第 13 章修道主義與克呂尼革新運動 / 120 第 14 章教會為自由奮鬥(1049–1058)/ 126 第 15 章教會繼續為自由奮鬥(1059–1073) / 134 第 16 章 教會被迫妥協(1073–1122) / 141 第 17 章 教會發起十字軍運動(1096–1291)/ 152 第 18 章 教會權勢巔峰時期(1198–1216) / 160 第 19 章 教會權勢衰微(1294–1417) / 173 第 20 章 教會內部的困擾(1200–1517) / 183 第三部 │ 改教時期的教會 導 言 / 202 第 21 章 教會開始動搖(1517年十月三十一日) / 203 第 22 章 教會大大騷動(1517–1521) / 217 第 23 章 德國教會的改革 / 233 第 24 章 瑞士的改教運動 / 239 第 25 章 重洗派 / 259 第 26 章 西歐的改教運動 / 267 第 27 章 蘇格蘭教會的改革(1557–1570) / 273 第 28 章 英國教會的改革(1534–1563) / 279 第 29 章 羅馬教會從事改革(1545–1563) / 292 第 30 章 更正派教會為生存奮鬥(1546–1648) / 299 第四部 │ 改教後的教會 導 言 / 314 第 31 章 英國教會仍然動盪(1558–1689) / 315 第 32 章 公理派、浸禮派 / 328 第 33 章 亞米紐斯主義、貴格派 / 336 第 34 章 敬虔主義、摩拉維亞弟兄會 / 343 第 35 章 蘇西尼主義、一位論、現代主義 / 354 第 36 章 循道派 / 359 第 37 章 東方教會與羅馬教會 / 373 第 38 章 德國與英國的宗教生活 / 378 第 39 章 改革宗教會大受逼迫 / 386 第 40 章 教會再度增長─自公元1500年到現在 / 400 第五部 │ 新大陸的教會 導 言 / 408 第 41 章 教會進入新大陸/ 409 第 42 章 教會經歷大覺醒 / 431 第 43 章 新興國家的教會 / 436 第 44 章 十九世紀初期的教會 / 442 第 45 章 教會處於混亂時期 / 453 第 46 章 教會面對新問題 / 468 第 47 章 加拿大教會 / 480 第 48 章 教會努力保守信仰 / 487 第 49 章 教會尋求聯盟與整合 / 493 第 50 章 回顧與前瞻 / 500 中英對照人名索引 / 503 中英對照地名索引 / 512 中英對照一般名詞索引 / 516 地圖目錄 圖3–2 基督教發展教義時期的地理環境 / 032 圖4–3 羅馬帝國圖 / 436 圖5–9 五位主教長所在之城市 / 060 圖7–4 蠻族遷徙圖 / 072 圖7–5 入侵部落最終分布圖 / 074 圖7–7 歐洲基督化 / 077 圖8–5 伊斯蘭勢力擴張圖 / 091 圖9–2 教皇領土圖 / 096 圖11–2 查理曼帝國分割圖 / 109 圖12–4 東西方教會分裂圖 / 117 圖19–1 中世紀教會的重要城市 / 174 圖22–4 路德足跡所到之處 / 224 圖24–8 加爾文熟悉的歐洲地區 / 249 圖30–11 公元1648年宗教分布情形 / 309 圖41–9 殖民者將教會帶到新世界 / 418 |
||
第一部 │初代教會
導言 本書的第一部分著重基督教早期的成長。我們將看到它如何從耶路撒冷的一小撮人擴展到涵蓋當日地極的大團體。教會在人數及地域上增長之時,也同時塑造成一個組織形態;它對真理的認識日益增進,也同時發展出一套信仰體系。 教會誕生不久就開始受逼迫。首先是受猶太人逼迫,後來則受異教徒逼迫。我們將看到教會如何在逼迫中得到解救,基督教如何變成羅馬帝國的國教。 我們也將讀到,在這段期間教會如何忍受北方蠻族的入侵。他們洗劫了城鎮,推翻了西羅馬帝國。在本書第一部結尾,我們將了解教會如何藉著傳福音及教育工作,肩負起將蠻族基督化的使命。 在閱讀每一章的開始,最好先記住章題上所註明的年代,因為不同的兩章可能記述不同的歷史層面,卻屬於同一個時期。若能把年代放在心中,對於閱讀本書及了解當時情況會有不少助益。 第1章 新約教會的誕生 1. 教會的歷史背景 2. 教會的本質 3. 有形環境的預備 4. 屬靈環境的預備 5. 教會的擴展 6. 教會的特點 1.教會的歷史背景 舊約聖經、有關彌賽亞的應許、基督生平及使徒行傳,都是教會歷史的最佳導論。 起初神的啟示是給全人類的。但在舊約時代,神只向第一位希伯來人亞伯拉罕,啟示祂所應許的救贖;神對這位信心之父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當新約教會誕生時這個應許便得到應驗,因為救贖的福音藉著教會被傳到了外邦各族(加三 8)。 現在,正如起初一樣,全人類都可以有分於這真信仰的福祉。希伯來人是舊約真理的領受者,神又在末世差遣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向他們曉諭祂自己(來一1∼2),但他們拒絕基督,不接受祂是舊約所應許的彌賽亞,因此,神轉而將福音傳給外邦人。 由於這個歷史背景,基督教和猶太教就有了密切的關係。耶穌基督是神在舊約所應許的彌賽亞君王,祂的降臨是神應許的實現。這個關係一次又一次的被帶入馬太的寫作意識,因此在他寫馬太福音時,常在紀錄耶穌的事蹟之後附上一句:「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 |
||
|
||